top of page

漁電共生能否與生態共榮?

      西南沿海地區是許多水鳥的度冬棲地或過境地,尤其名列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瀕危物種━黑面琵鷺,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4、5月期間,會從韓國或中國大陸的東北地區飛到臺南市七股區附近避寒過冬,成為了七股生態的「明星」物種,受社會大眾的喜愛與關注。而棲息於濕地環境的黑面琵鷺,不僅是當地重要的生態指標,也被視為「保護傘」物種,若能夠有效地保育黑面琵鷺,將能夠連帶地保護住濕地棲地,以及有相同生態習性的物種。

近年在臺灣的黑面琵鷺族群量約佔全球數量的六成,而光是在臺南地區的族群量就佔了全台族群量超過六成。

資料來源:中華鳥會

      目前光電業者聲稱所選的七股案場都在私人養殖用地,且已避開第一級環境敏感地,如國家級重要濕地、野生動物保護區等。然而,七股養殖區是黑面琵鷺的覓食區域,雖然沒有法定的保育地位,卻也是重要的生態熱點。七股地區發展漁電共生是否會對生態造成衝擊,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台江國家公園、魚塭、黑面琵鷺位置與黑面琵鷺保護區的分布關係

(資料來源:臺灣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知識平台)

在魚塭上架設太陽能板,將可能對生態造成 大影響

水鳥食物來源的減少

           透過漁民的「曬池」作業,魚塭不僅成為黑面琵鷺及其他水鳥的食物來源地,更擴增了水鳥的棲息範圍,可知魚塭在生態保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當魚塭蓋上太陽能板之後,將可能改變魚塭型態、曬池操作方式,與魚塭間曬池時間分配,進而導致水鳥食物來源減少。       

第五面:補充圖表3_七股地區黑面琵鷺棲息_覓食環境比例.png

黑面琵鷺的棲地場域中,魚塭就佔了高達43%。(資料來源:臺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 

第五面:曬池.png

      面對此疑慮,台鹽綠能副總經理郭政瑋表示:「漁電共生在魚塭上的建置是高於路面三米半,高於水面四米半到五米的高度,這個高度不太存在完全曬不到太陽的狀況,在這樣的建置模式下,它原先的養殖、收成模式都會盡量避免變動」,並且做出承諾:「台鹽綠能會維持原先的養殖模式,盡量去降低對生態的衝擊。」從設計漁電共生的場域,到建置完成後,政府與社會大眾仍應負起追蹤、監督業者的責任,共同為維護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

什麼是曬池?

2 水鳥棲地的喪失

     西南沿海的鳥類多為留鳥、候鳥與過境鳥。留鳥是台灣本地的鳥種,因此漸進式的架設太陽能板、改變棲息地樣貌,對留鳥來說影響相對地較小;但對於隨著季節變化飛來台灣過冬、過境或繁殖的候鳥與過境鳥,棲地樣貌的劇變,將會降低其使用原棲地的意願,造成較大的影響。

 

        台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岱瑢認為,目前較沒有看到太陽能板跟環境融合的設計,若能藉由設計去達成跟生物共同使用的目標(如生態工法),或許就能有效降低太陽能板對生態的衝擊。

​不過……

黑面琵鷺-03.png

黑面琵鷺白天休息,晚上多在魚塭覓食。而夜間的觀測較白天難以進行,因此特生中心強調,目前累積的資料大部分都於白天收集而來,故覓食方面的資料較為缺乏,尚無法確切了解魚塭上的太陽能板對黑面琵鷺的影響狀況。

3 水質汙染

     台灣沿海地區高溫、潮濕並帶有鹽分的大氣環境,增添鹽害腐蝕太陽能板支架而、釋出有害物質、污染水質的風險;另外,降雨雖然可以沖刷、清除太陽能板上的灰塵與鳥屎等髒污,但久未降雨時,仍可能需要藉由專業人員或機器清洗太陽能板,屆時清潔沖洗時是否會造成汙染影響水源,仍有待釐清。而若因颱風造成毀損,或是太陽能板廢棄物遭隨意棄置、管理不當而直接進入焚化階段,恐有化學物質進入空氣等造成汙染的情況發生。

 

         針對水質汙染的疑慮,能源局指出,業者所使用的鋼材都會經過很多的檢測,包括酸鹼腐蝕相關的檢測,且最後皆須呈交無溶出的檢測報告,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審核;在清洗太陽能板方面,也有規範業者必須使用清水清洗,不會產生有毒的物料。而太陽能板廢棄物遭隨意棄置、管理不當的問題,能源局也在2019年和環保署合作,建立了太陽能板的回收機制,除了向設置者收取每瓩1,000元回收處理費用,也新增太陽能板專屬的廢棄物代碼(D-2528),讓分類處理更明確。

中央或地方政府通過的光電計畫皆無法證明能兼顧生態保護

​中央

      在2019年1月24日所公布的「行政院農委會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審查作業要點」中,生態的部分僅針對「涉及第一級環境敏感地區(生態敏感類)或直轄市、縣(市)政府規定之區位條件限制」進行可行性評估。

地方

      台南市農業局表示,市府已成立「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區」劃設審查委員會,將由相關專業單位協助審查綠能業者所送專案計畫建議書,以符合或高於農委會審查要點的標準來審查,並會遵照「生態優先」、「生存優先」及「意願優先」之三個優先審查原則,確實辦理太陽光電設施的審查。

     然而在實際推動漁電共生的過程中,相關單位與相關利害關係人之間仍有溝通不足、資訊不對等的問題,故2019年底,多個民間團體及台南市議員共同發起「台南市設置地面型太陽能光電設施審查自治條例草案」公聽會,希望能夠藉由地方自治條例的設置,補足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疏漏━包括未察覺到的問題、針對環境與人文訂定相對完整的規範項目。經濟部能源局也表示,目前已經與公民團體進行多次開會,針對民間團體倡議的「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相關的檢核細項有達成共識,原則上在今年底前,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就會完成公告並擴大實施。

放緩案場通過速度,

建立生態友善環境並累積數據資料

     除了推動「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台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岱瑢表示,目前希望政府跟光電業者可以做比較詳細的生態或鳥類利用率評估,謹慎考量太陽能板架設的位置以及區位的選擇;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洪夢祺博士則表示:「以黑面琵鷺來說,主要會被影響到的就是食物來源,當太陽能板越蓋越多,影響的程度就越大,因此希望政府能夠漸進式的去推動,從實際的案場累積觀測數據,進而了解鳥類被影響的程度。」洪博士也提到,「目前生態疊圖的相關研究資料已經提供給政府單位參考,但整個政策的形成要考慮的面向非常多,生態雖然是一個重要的因子,但不是政策的唯一考量。

 

         綠能產業的發展若要做到確保養殖漁民、在地居民與環境生態的平衡發展,未來的環境與社會檢核制度是否能成為解方,將成為一大考驗。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