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綠電,不簡單!

       2016年,蔡英文以「非核家園」作為競選能源政策,在總統大選中贏得漂亮的一仗,隨後於該年度推行的前瞻計畫中,規劃250億預算經費,推動綠能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期望以沙崙綠能科學城、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的建設,預計在2025年達成20%電力來源自綠能發電的目標。

綠色能源制定目標

      「綠能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目標在2025年讓綠電供應全台20%用電。目前,台灣發展最純熟的綠色能源發電方式為太陽光電。行政院能源局在擬定綠能發電計畫目標時,也以太陽能光電作為主要的發電方式,據該單位估計,2025年若全台再生能源要達20%,太陽能光電的日發電量須達20GW。

台北市一天用電 ×4

20GW  =

(2百萬千瓦) 

taiwan.png
taiwan.png
taiwan.png
taiwan.png

     太陽光電可以分成兩種類型:地面型與屋頂型,而依據能源局的推測,2025年20GW的發電量中,地面型大致會佔14GW、屋頂型則會佔約6GW。14GW的地面型太陽能光電可以提供整個台北市兩天半的供電需求,但需要占的面積也高達1.4萬公頃,約是半個台北市那麼大。 

      如此大片面積的地面型光電設施,該如何選擇架設地點呢?除了平常大家不會接觸到的嫌惡地之外,能源局思考起土地複合式使用的可能性,並推出「漁電共生」及「農電共生」等結合產業用地的光電開發政策。然而,一級生產產業是否有辦法與太陽光電共生、共處,還是會淪為綠能發展政策下的犧牲品呢? 

1.4萬公頃    =

(140平方公里)

t.png
taipei.png

台北市的1/2

何謂漁電共生?

      「漁電共生」即是讓光電板架設於魚塭上的一種太陽能發電方式。台電公司將會以高於市價的價格,向漁民收購太陽能光電板被架設後所收集到的電,讓漁民不僅可以獲得魚塭養殖的收入,更可以透過收集太陽能光電獲得另一筆穩定收益。藉由太陽能光電板加入魚塭養殖,環境的硬體設施得以強化、地面型光電板的設置面積也能有所提升。

漁電共生專案審查要點

      民國108年初,行政院農委會推出的「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審查作業要點」,明訂了幾項漁電共生政策執行的限制,其中包括了魚塭能架設的太陽能光電板僅能覆蓋40%的面積,且必須維持原先生產的70%產量。此外,該作業要點也明確規範光電業者必須在合約中確保魚塭實際養殖漁戶的工作權。

70%

​產量維持

      作業要點的訂定,似乎使原先令人如霧裡看花的漁電共生政策更為明確,但光電業者與養殖漁戶間的對立,似乎並未因此解開。2019年5月份,七股地區的漁民由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理事長、產銷班第九班班長等人主動號召,在台南市府前抗議示威,希望政府可以暫緩漁電共生案件的審核

40%

​覆蓋面積

漁電共生專案申請流程

        漁電共生案件被經濟部能源局審核通過、獲得開發執照前,須先完成幾道繁瑣的業務內容,而這些業務內容又大致上分成兩類:生態專區劃分面、電業許可同意。

 

        光電業者若想在魚塭上架設太陽能光電板,必須先通過專區審核的認證。專區審核認證,目的是確保業者架設光電板的區域並非環境敏感地帶,避免光電板的強行架設導致民怨四起,也避免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專區設置通過後,業者仍需通過經濟部能源局的電業同意書審核,才能開始施工。

bottom of page